Tamron 20mm f2.8 Di III OSD – 銅鑼灣
上面所有照片除了第一幅其餘的都經過Samsung media browser 作出修改,立要是在反差及及飽和度,還有就是自動調整。
我個人是比較抗拒爲照片作大幅“改動”,而“修正”還是能接受的,那麼怎樣是“改動”?“修正”又如何界定?哈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呎度。
我自己的看法是“修正” 就是把拍攝照片過程中處理不完善,(包括個人調控不善或照相機功能限制)在後期加以調整、完善。
但是在“修正”的過程往往會“過火”,因為可能本來是一幅平淡無奇的照片,在“修正”過程中把色彩飽和度盡情提高便會得到色彩十分濃郁甚至繽紛的效果,自己也常「常禁不住“下重手” ,就如上面第五幅的燈籠。😅
如果大幅“改動” 我會說那是二次創作,這個説法並沒有否定它的意思,而是把該大幅“改動”照片歸類爲二次創作,而不衹是照片的類別了。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不喜左邊有路請自便😀
More Stories
The Henderson
我個人認為The Henderson 是香港近來的一所很具有風格的商業大廈!它必然會成為新地標、旅客們的打卡點。 這是金鐘廊通往The Henderson 的行人天橋,從天橋觀望窗口看見那綠色的一片就是它背面的低層外牆。 上面的指示牌可以聯想到The Henderson 正是處於這些主要建築物的中心。 這個觀看角度是在往美國銀行的行人天橋,而前面的工地以前是叫“美利道休憩公園”,據悉它會是大廈的門前廣場,而照片的上部份是The Henderson主體,由此可見它的特別之處。 從這個角度能夠更看見那好像熱水瓶内胆的弧形玻璃幕牆。 這張照片是幾天后乘搭公共巴士經過它側面,而巴士剛好慢了下來我便快手拍了它,能比較全的看到它的外觀。 今天中午剛剛栽種的奇形怪樹, 原來它叫“彿肚”, 我也是向栽種的工作人員討教而得知的,看它那形勢還真有的像!